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1期
编号:11962168
病理诊断中的误诊因素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
     诊断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改变的一门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首要任务是对疾病做出病理诊断。人体疾病的有效治疗首先取决于正确的诊断,对疾病特别是肿瘤诊断最具权威性的是建立在细胞和组织学基础上的病理学诊断,病理科常规工作是临床送检的各类组织标本,进行肉眼检查、取材、制片、冰冻切片,显微镜检查及免疫组化辅助检查,提出最终病理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或线索,并提示与疾病相关的预后因素。临床上常把病理诊断作为最后确定诊断,病理诊断造成误诊现象也时有发生。这里主要分析病理诊断过程中能够导致误诊的因素。

    1 临床医生的因素

    活体组织标本通常是由临床医生提供:主要包括内镜活检,B超下穿刺活检,切取活检的小标本及外科手术切除的大标本,而病理检查操作过程和诊断,则由病理科人员实行。诊断病理结果与临床医生的取材有直接关系。因临床医生造成的病理诊断失实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取材部位不妥,外科手术切开局部取材,没有将完整的病变组织切除送检,或者对器官表面的病变采取直接或间接错取的方式送检,都能导致误诊。因此要求临床医生取到病变组织本身并带有其边缘的正常组织以便对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91 字符